顯示具有 鳥類保育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鳥類保育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

 前進公明頂

感謝老天,賜給我們一個健行的好天氣,沿途粉紅的吉野櫻盛開,粉紅花瓣迎風搖曳,景色美不勝收。微風輕輕吹,小朋友們全副武裝,頭戴帽子、身背水壺,腳上穿著步鞋,踩著輕快的步伐前進都會公園。

五、六年級的小朋友,在主任、老師的帶領下,健行的隊伍依序出發,從公明國小--公明社區--臺中都會公園。一路上宗佑主任、莊曜遠組長、巡視整個隊伍前進狀況,學校派車前往定點就位,協助需要協助的學生。全長5.1公里,對一般小朋友來說是一個挑戰。

為了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兒童節,結合環境教育與鄉土教育,並提昇學校師生體能,增強身心體魄,辦理健行活動,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,感謝所有隨行的老師,感謝家長會提供所有參加健行活動的師生,每人一瓶舒跑及臺中市都會公園環境教育團隊,為我們義務擔任豐富的大肚山探索闖關課程,謝謝志工、老師的解說,讓我們收穫滿滿,順利地完成兒童週精采的健行活動。
















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

今天邀請到電路板文教基金會鳥類達人-鄭樵老師,到校分享。 鄭老師帶領五年級孩子們一起進行鳥類調查。

從介紹鳥類身體各重要部位的名稱,做為賞鳥時辨識的基礎。介紹台灣賞鳥活動的歷史,並展示在台灣出現的留鳥、冬候鳥、夏候鳥、過境鳥、迷鳥和籠中逸鳥等代表性鳥類的圖片。接著透過卡牌進行互動遊戲,透過觀察和推理能力,了解鳥類型態、棲地、觀察難易度,認識不同鳥羽的特徵與功能,並教導小朋友們如何正確使用雙筒望遠鏡及如何進行賞鳥活動、賞鳥訣竅、望遠鏡使用方法及如何使用工具書搜尋。
最後,將他們分成十組,走進內操場校園,透過賞鳥解謎活動,讓孩子熟悉使用望遠鏡與鳥類圖鑑。今天的課程像把鑰匙 ,引領孩子們走進鳥類大千世界,今天的活動,期盼小朋友更能對鳥類生態與生存環境產生關懷行動,讓我們的地球更美好。














2021年5月7日 星期五

 伯德實境秀-觀察密技大公開

今天邀請到電路板文教基金會鳥類達人-鄭樵老師,到校分享。鄭老師帶領五年級孩子們一起進行鳥類大解密。
從介紹鳥類身體各重要部位的名稱,做為賞鳥時辨識的基礎。介紹台灣賞鳥活動的歷史,並展示在台灣出現的留鳥、冬候鳥、夏候鳥、過境鳥、迷鳥和籠中逸鳥等代表性鳥類的圖片。接著透過卡牌進行互動遊戲,透過觀察和推理能力,了解鳥類型態、棲地、觀察難易度,認識不同鳥羽的特徵與功能,並教導小朋友們如何正確使用雙筒望遠鏡及如何進行賞鳥活動、賞鳥訣竅、望遠鏡使用方法及如何使用工具書搜尋。
最後,將他們分成十二組,走進內操場校園,透過賞鳥解謎活動,讓孩子熟悉使用望遠鏡與鳥類圖鑑。今天的課程像把鑰匙 ,引領孩子們走進鳥類大千世界,今天的活動,期盼小朋友更能對鳥類生態與生存環境產生關懷行動,讓我們的地球更美好。




















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

走完賞鳥觀察的社區實地走訪課程,五年級的孩子們,今天又聆聽一場精彩的講座~大肚山地區族群及棲地保育計畫介紹講座。

講座由台灣野鳥協會志工,也是坪林國小退休教師湯老師,對鳥類充滿興趣與專業。她特別走訪大肚山附近的學校,告訴提醒孩子們,就在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~大肚山上,生活著一群瀕危的台灣特有亞種~環頸雉,牠們喜歡在草生地、耕作地活動,雄鳥尾長有黑色條紋,有小型角羽、眼部有紅色裸皮,頸部有白色頸環,聲音似雞鳴的哦哦聲。他們正面臨的困境-棲地喪失、破碎化,道路切割,土地開發,中科園區工業區的設置,使牠們正面臨生存危機。因為農民使用化學農藥,生態環境的破壞等,也使牠們面臨缺乏食物的危機。因此希望鼓勵大肚山上的農民,進行生態友善農法,守護環頸雉的棲地,種出好吃又健康的地瓜與花生,這樣好事會發生,環境變美好。期盼環頸雉的鳴唱和美麗的農村景緻相依相存。

美麗的環頸雉標本,栩栩如生,雄鳥雄赳赳站立平台,母鳥在大肚山的紅土上孵蛋,讓人讚嘆,也讓人為其滅絕危機,不勝唏噓。學生專心聆聽,在有獎徵答中,踴躍發表,獎品是講師親手製作的手工藝品各式小貓頭鷹吊飾。這場講座,學生獲益良多,也在心靈中撒下生態保育的種子,期盼有一天,美麗的環頸雉,快樂的生活徜徉在我們的家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