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4月2日 星期二

兒童節系列活動-飛躍童年~

三年級~社區尋訪踏查篇

春暖花開的季節,正是郊外踏青好時光!三年級師生們一起走訪社區,讓孩子們從自己的社區文化出發,認識自己出生成長的這片土地,進而體驗學習到尊重關懷、知足感恩教育的重要一環。

此次的認識社區活動,我們規劃踏查社區三處人文重點區域-包括土角厝、日出公明、牛車巷、保安宮。感謝公明社區發展協會,為我們安排三位優秀的解說員-厲老師/阮老師/蔡總幹事,在這三處駐點解說導覽,專業而用心,讓孩子們由認識家鄉進而愛護家鄉。

第一站-日出公明,從學校後門出發,很快可以抵達。此處是社區共同製作的一處造景,濃縮了過往生活的精華。用原木拼成公明社區的地瓜、飛機標誌、狗尾草,正符應了-公明有三寶~飛機/地瓜/狗尾草!搭配牆面以台語寫成的詩句,反映在地樣貌。旁邊的大龍眼樹,滿滿的龍眼花可以預見將是結實纍纍的龍眼果。旁邊的土角厝,是以土塊、稻草稈及米糠等材料所製作而成,封存了手作建物的細膩,在台灣建築文化歷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另有竹管厝,看來似乎簡陋,但冬暖夏涼,可以想見當年先民簡樸的農村生活,純樸的年代,美好迷人的記憶。

第二站-牛車巷,牛車巷保留了牛耕時代的素樸,在過往是牛車行走的狹小巷道,因大車難進入,故以牛車運送貨物,放慢了速度,反而多了份悠閒!此處原為養雞場,地主無償提供社區辦理-窳陋空間改善計畫,化腐朽為神奇,成為社區記錄歷史文化的景點。早期公明社區聚落的巷道,農村生活跟牛拉車產生緊密的關聯,尤其是社區裡綜橫交錯的牛車巷如今仍完整存在,想像當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先民生活,牛車巷內牛車來來往往。當我們帶著孩子們走在美樂力牛車巷,這是一條生計之路,也是一條感恩思昔的感恩巷道!也因為和牛有著很深的淵源,所以牆面上列出有關牛的台灣俗語,充滿先人的智慧,期待與祝福!摸完公明吉祥牛全身,您一定可以健康長壽,財源滾滾,快樂幸福!

第三站-保安宮,保安宮是社區居民主要信仰中心,旁邊有社區發展活動中心,也是居民最常活動的公共場所。廟宇周邊色彩鮮豔,主要以紅、黃、藍三色為主,綴以淡綠、金色等,顯現出寺廟莊嚴和豐富的色彩配置。主祀廣澤尊王,廣澤尊王是中國福建泉州南安的鄉土神,又稱「保安尊王」。俗稱「郭聖王」、「郭相公」、「翹腳王」等。傳說,廣澤尊王升天前,是名叫郭洪福的一位牧童,在一次打坐時得道升天。牧童盤坐飛昇之際,牧童的母親發覺不對,趕到現場,已右腳盤著腿,左腳下垂而成仙。故其造像為一腳盤腿,一腳下垂的「翹腳」造型,在諸多神像中最為特別。成仙後,經常顯示神蹟,甚至傳說,其曾經顯靈治癒清世宗未登基前的疾病。於是被封贈為「忠應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」,簡稱「廣澤尊王」或「保安尊王」等。民間傳說,廣澤尊王得道升天之後,娶妻生了十三個兒子,號稱 「十三太保」,以輔佐其庇鄉佑民。也有人認為「十三太保」,是「廣澤尊王」的分身、化身或是部將,並非其子。當年公館庄因陽明山計畫由現今機場遷村時,當時村里的廣澤尊王也跟著村民遷至四處-公明里/清泉里/新社大南及埔里大坪頂,開枝散葉,成為居民信仰中心。經由蔡總幹事娓娓道來,像說故事般的精采,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,也特別提醒可以信仰但不可以迷信喔!

今天的戶外教學,同行師生皆有滿滿的收穫。藉由社區踏查尋訪活動,建立學校與社區的連結,帶領孩子們深入認識自己的家鄉、學習自己的文化,欣賞藝術作品,拓展美感經驗,認識祖先如何篳路襤褸,開墾拓荒,學習先民的智慧。走進社區,啟發孩子們關心愛護鄉土的情懷,培養對家鄉文化的投入與認同,飛躍童年~社區踏查之旅,收穫滿滿!